2013-10-19 09:39
巫統黨高職和最高理事競選今天投票,最緊張刺激的是副主席職的六角戰,到底鹿死誰手相信會在星期日凌晨揭曉。在上個星期已率先成功捍衛巫青團長職的凱里,此刻應該是以輕鬆從容的心情做壁上觀。
巫青團、婦女組和女青年團中央選舉已在上星期塵埃落定。凱里在四角戰中,不留情面的掃完所有189個區部的選票,讓另外3名對手捧蛋而回。一洗上屆黨選被喝倒采的恥辱,難怪其嘴角一直不期然的上揚,難掩得意之情。
他甚至被視為一顆政治明星,極有可能是未來的領導接班人。
這次沒有勁敵,是他贏得漂亮的原因之一。有人把凱里壓倒性的勝利,解讀為“中庸開明的作風受到黨代表的認同”,但也有人把他和備受爭議的婦女組主席莎麗札的雙雙留任,嘲諷為“巫統代表拒絕改變”。
從當初的“4樓男孩”到今天的巫青團長及青年體育部長,凱里的蛻變是相當明顯的。表面上,他確是比剛剛出道時成熟穩重多了,但他是否如一些人所說的“中庸”,是不是能夠持之以恆的站穩立場以及不會走回大馬來人主義的政治方向,我仍有所保留,交由時間去證明。
在前首相敦阿都拉上台後,我看到凱里從一個剛剛涉足政治、彬彬有禮的馬來年輕知識分子,逐漸變成一名驕傲自大的“首相女婿”。還在政治起步期的他,多番發表與其學歷和視野不符的種族極端主義言論,而引起眾怒。
那時的他神氣跋扈,惹人反感。2008年大選過後,凱里和阿都拉成為眾矢之的,馬哈迪怪罪他干政,慕克力指他是巫統的負擔。
凱里不知天高地厚的跟敦馬哈迪槓上了,老馬對年少輕狂的他恨之入骨,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在競選巫青團長時擊敗了自己的兒子慕克力。結果,當上巫青團長的凱里沒有入閣,黨選失利的慕克力反而當上了副部長。
2009年,我隨當時的副總編輯鄭丁賢去專訪凱里。那時阿都拉已經退位,而凱里是巫統唯一沒有官職的巫青團長。正如丁賢在其採訪手記中所寫,訪問他是因為我們想知道,總是令人捉摸不定的凱里,是否變了?變得怎樣了?
在那之前,凱里的言論總是極端的,給人種族主義的印象,這是華人不喜歡他的原因。
308過後,他低調了很多,報章少報導他的新聞,也不再見他囂張的樣子。訪談中,他有問必答,談他身為首相的女婿面對甚麼樣的誤解、趁機糾正別人對他的看法、解釋他為何總是給人極端的印象。
凱里說,他並非種族主義者,而是站在一個以馬來族群為主的位置為這個種族爭取權益,因此難免給人偏激的印象。
他形容自己的政治生涯猶如坐過山車,時而高,時而低。而那時候,他正處於最低潮,他對各種人身攻擊和誹謗覺得很累,甚至想過趁年輕放棄政治,去做其他事。
我更清楚的記得,他強調不贊同一種源流學校,甚至不贊成宏願學校,他認為各源流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其他活動來促進交流和溝通。
他甚至表明不擔心黨內保守派人士反對他的看法,如果他們反對,他準備面對。
那時候我想,凱里也許是受了挫折,也長了智慧,言談思維都成熟穩重多了,他自己也認為必須自我改變了。
一年後,當我看到凱里在“國民團結”研討會上,提出落實單一源流學校制度以促進國民團結的論調時,我頓時感到十分失望,突然有種上當的感覺。
這個用了兩年時間來重塑“開明”形象的巫青團長,似乎不設防地露出了原形。
接著這兩年,總是聽見有人說凱里又變了,變得更中庸,更開明。不久前我訪問巫統一名較開明的領袖拿督賽夫丁時,他也指凱里是巫統內少數的“開明派”。
對於這種種對凱里的評價,如今我只抱著故且聽之的態度。畢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我也搞糊塗了。(星洲日報/集體回憶‧作者:侯雅倫‧《星洲日報》新聞主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